什么是綠色電力交易證書過去幾年,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強力補貼政策,推動中國迅速成為全球新能源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隨著補貼資金缺口越來越大,部分可再生能源企業瀕于資金鏈斷裂邊緣.2017年2月3日,為了改變可再生能源發展依賴補貼的現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綠證自愿認購政策重磅出世.
綠色電力證書是國家對發電企業每WM/h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具有獨特標識代碼的電子證書,是消費綠色電力的唯一憑證.綠證是國際通行做法,2001年荷蘭率先開展綠證交易,美國、日本、英國、法國、荷蘭、瑞典等20多個國家均實行了綠證交易.
國際上,綠證交易制度通常是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配套政策.例如,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美國的部分州,售電企業需要遵照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規定,在銷售電量的同時購買一定比例的綠證,綠證不足部分則需要繳納罰款(也稱為買斷費用).
與可再生能源配額義務相配套的綠證交易稱為強制配額交易.此外,任何企業和社會公眾也可以自愿認購綠證,作為消費綠色電力、支持綠色電力發展的證明,即綠證自愿認購.
為此,我國將鼓勵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和個人在全國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認購平臺上自愿認購綠色電力證書.
發展綠色電力交易勢在必行根據2006年生效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我國政府制定了可再生能源電力"定電價"補貼政策,該政策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十年下來,不論是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規模,還是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產業技術的發展,我國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目前,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高于常規能源發電平均上網電價的差額部分,通過在全國范圍對銷售電量征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籌集.從2006年到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從最初的每0.1分錢/kWh提高至1.9分錢/kWh,但電價附加標準的提高始終滯后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需求.到2015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累計缺口400多億元.
這一方面的原因是作為可再生能源補貼重要來源的電價附加,目前征收額度標準不夠,即使從1.5分錢/kWh提高到1.9分錢/kWh,仍無法滿足補貼需求.征收標準的每次調整手續繁復,周期很長,還存在很大爭議.
推薦閱讀:
設計直流開關電源時通用元器件的應用
鋰電池容易燃燒電動汽車的"難關"
動力電池BMS管理系統中“充電高壓互鎖”的解釋
兩會炒回鍋:低碳動力電池卷土重來